關於異位性皮膚炎

異位性皮膚炎(Atopic Dermatitis, AD)是一種慢性、復發性、炎症性的皮膚病,通常與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有關,並且常見於嬰幼兒及兒童,但也可能持續到成人階段。

異位性皮膚炎的特徵
• 皮膚乾燥、搔癢:癢感強烈,容易抓破皮膚,導致發炎或感染。
• 紅腫、脫屑:皮膚可能出現紅腫、粗糙、脫屑,甚至產生滲液或結痂。
• 常見部位:嬰兒多見於臉部、頭皮,兒童及成人常發生在手肘內側、膝蓋後側、脖子等摺疊處。
• 反覆發作:易受環境、壓力、過敏原影響,時好時壞。

可能的病因

異位性皮膚炎的確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確,但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:
1. 基因遺傳:若父母有過敏體質,孩子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較高。
2. 免疫系統異常:皮膚的免疫防禦功能異常,導致對環境刺激物過度反應。
3. 皮膚屏障功能受損:皮膚的鎖水能力較差,容易乾燥,導致皮膚對過敏原的防禦力降低。
4. 環境因素:氣候變化、灰塵、花粉、塵蟎、動物毛髮、化學刺激物(如香水、清潔劑)等都可能誘發或加重病情。
5. 飲食因素:某些人可能對牛奶、雞蛋、海鮮等食物過敏,進而影響皮膚狀況。
6. 心理壓力:壓力、焦慮、睡眠不足等也可能加重病情。

如何改善與治療?

  1. 皮膚保濕與護理
    • 使用低敏、無香精的保濕乳液:可選擇含有神經醯胺(Ceramide)、甘油、乳木果油等成分的產品。
    • 避免熱水洗澡:水溫過高會加重皮膚乾燥,建議使用溫水(約37°C)並減少沐浴時間。
    • 使用溫和的沐浴產品:避免含皂鹼、酒精、SLS(硫酸鹽界面活性劑)的清潔產品。
    • 保持環境濕度:使用加濕器可減少皮膚乾燥。
  2. 避免過敏原與刺激物
    • 減少接觸灰塵、塵蟎:勤換床單、枕頭套,使用防蟎寢具。
    • 避免使用香水、含酒精的保養品或刺激性清潔劑。
    • 留意食物過敏:可透過過敏原測試找出可能的誘發食物。
  3. 內在調理與生活習慣
    • 均衡飲食:補充Omega-3(如深海魚油)、維生素D、維生素E等,有助於皮膚修復。
    • 減少壓力:適當運動、冥想、良好睡眠都有助於降低壓力,減少發作機率。
    • 充足睡眠:睡眠不足會影響免疫系統,增加發炎反應。
  4. 醫學治療(嚴重時建議就醫)

總結

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長期性的皮膚問題,但透過良好的皮膚保養、避免過敏原、健康的飲食與生活習慣,可以有效減少發作與改善症狀。若病情嚴重或無法自行控制,應諮詢皮膚科醫師尋求專業治療方案。